肝胆胰中心闫军团队与天津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研发肿瘤联合免疫治疗新策略
近日,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团队核心成员,我院业务副院长、肝胆胰中心主任闫军的带领下,肝胆胰中心副主任李欢送,副主任医师刘养岁、袁博和天津大学生命科学院展开合作,成功研发了一种肿瘤微环境响应型钛基纳米声纳增敏剂CaPT,该研究融合了声动力治疗和免疫疗法,采用钙离子过载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精确、有效的治疗选择,为肝胆肿瘤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工程技术与化学化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三大顶级刊物之一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论文题目为:A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sponsive titanium-based nanosonosensitizer for combination sonodynamic-immunotherapy with calcium ion overload。其中:李欢送和天津生命科学院汤聪为共同第一作者,刘养岁、袁博为共同作者,闫军和天津大学生命科学院常津教授、康君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肝胆肿瘤难以早期发现,肿瘤内存在的乏氧细胞又导致它对放射治疗的抗拒,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难题。该研究的关键在于一种特殊的纳米声纳增敏剂CaPT,其以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为内核,酸响应的碳酸钙为壳层。
据闫军教授介绍,该智能纳米药物CaPT组成如下:铂-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为内核,酸响应的碳酸钙为壳层。当CaPT暴露到酸性肿瘤微环境时,碳酸钙壳层发生分解,游离的钙离子引起肿瘤细胞内钙过载。在超声激发下,该药物不仅可以促进二氧化钛中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进而增强活性氧产量,而且可以催化肿瘤组织中的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缓解肿瘤的乏氧,为声动力治疗提供足够的氧源。此外,碳酸钙分解引起的细胞内Ca2+过载进一步放大氧化应激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最终实现肿瘤声动力联合免疫治疗。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肿瘤微环境响应型钛基纳米声纳增敏剂的小鼠,肝癌肿瘤缩小的速度更快,且副作用更少,具有广泛地临床应用前景。
另悉,该研究成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医学领域带来积极变革,助力肝胆肿瘤患者早日战胜疾病,重返健康生活。
编辑:张雪园